李子勋老师:家庭治疗专业督导师,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培训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等栏目特约心理专家。《爸爸妈妈必读》杂志的专栏作家。
李子勋:既然是一个将来导向,我想可能大家要来考虑一下,大家这一代人是否有能力来教育大家孩子或者从心理结构来讲,大家是否具备对他们教育的能力。
目前一个儿童教育理念来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在的理论和自在的技术,谈到将来,我就在想二十年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刘丹已经讲了,事实上在社会学剖析大家一直把六十年代的美国和二十年后面的中国做比较,六十年代出生在美国到目前已经五十年了,这一帮美国人目前几乎站在美国主流社会的一个意识。所以看看目前美国,比起二十年未来的中国就差不多了。为何这么说?八十年代是中国产生巨大改变和变革的时间,八十年代生的人,从心理学上来讲因为你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结构和物质条件下。
目前大家比较强烈是社会,一个人是一个社会的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只不过前半生,真的一个孩子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是由心理和社会一同完成,社会本质对孩子影响大于一个家庭,为何这么来讲?大家明显的看到一代一代人有明显的不同,八十年代是中国变革年代,那样到了目前三十年过去,中国的变化大伙看到了,刘丹也谈到这是一个急速变化的过程。所以大家可以如此来讲,所有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前的爸爸妈妈们,其实是完全不知道的。由于你们内在结构完全是不一样的。想象大家孩子在这么多关爱下面,从来没由于爱的缺少而痛苦过。同样他们在物质上满足是过度的,特别是85年将来,90未来的孩子。
想象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他们生活状况完全不同,第一当时中国非常不稳定,大伙处在一个动荡社会里面,大家没吃的,常常会饥渴,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生的人都是富翁,他们都是存在饥渴,所以对物质产生需要。
大家过去剖析国华为老总的任正非的成长,他生活的情景决定这个人成年将来会做什么?会喜欢什么?而85年未来的孩子和大家80年前在中国的人来讲,从他内心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大家教育理论和大家专家所做的研究,都是在如此一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思想意识里面,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误差,可能在误读大家85未来的孩子们。
刚刚大家看到陈教授的一个摄像,其实大家换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来。大家想一想,大家的理论,或者大家这类层面人并没涵盖这类孩子的存活和生活的经验,他们的幼年和这类还幼年,他们所处的成长社会是完全不同。所以由于这类理论并没涵盖这类孩子,他成长进步的经验和如此的社会现象,所以这类理论对这类孩子应该说是无效的。没太大的用处的,只不过想提醒大伙,大家是否在一些更和孩子交流中去感受,而不是判断和分类,或者去创造一个标准,以五六七这类年代的人形成的如此一个察看系统去察看大家将来得孩子。其实大家目前常见存在对八零后的误解。仔细想一下,大家用目前美国衡量大家八零后,九零后的孩子,这类孩子将会建造一个更完美的中国,五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他们形成的社会意识,目前看来是在社会能力来看是一个很糟糕的意识,充满着贪欲,充满着欺骗,没公平,也没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当然大家的中央领导发起一个运动要改变中国整个社会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可喜的事。
对六七十年代人打造如此一个思想意识,譬如说成功学,或者利益最大化,或者是买掉所有房屋,让那些没钱买房的人愈加买不起房屋,这类事情是哪个可以做得出来,当然是大家这一代人干出来的,但相信大家孩子不会如此做,85将来孩子他们不如何角逐,也不在乎成为多么有钱的人,目前八零后已经开始工作了,大家这个社会并没公平为他们留下存活的空间,他们立刻要生小孩,想象他们孩子到了二十岁,二十年将来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肯定跟目前不同,肯定无人再进行角逐,由于这类孩子们从小他的愿望得到满足,而不是贪婪的,大家看看这类孩子们念书的时候,他们不努力,别以为这是糟糕的事情,恰好这是一个社会将来导向更平和,更美好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家一直强调是创伤资源,在五六十年代正好经过一个工业革命,那个时候主要的心理疾病是一个离别性障碍,是这类人要离得远远的自己家园来到城市生活,成为一个机器的雇佣,为何需要经典理论剖析,是那个时候的人的心理障碍,源自人跟社会,人跟自然之间的离别,大家失去人性本身的一种和缓的生活,来到一个被科技主张的高度进步的社会。
伴随城市已经建设的比较美好,合适人居,而且工厂变的人性化,打造强大的工会系统,那个时候人类心理痛苦主如果源自人际关系,所以心理学改成一个以课题为中心的治疗体系。六十年代生的美国人,他们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将来,譬如说目前的比尔盖茨、奥巴马、乔丹等等一系列的六十年代生的美国人,他们更自在。但看看六十年代将来美国人教会出来孩子他们没这个需要,他们需要的只不过赏析其他人。他们更自我,更自在,他们不在乎其他人如何看他,看看大家孩子们,特别是90未来的孩子,事实上已经出现如此的一个状况,我喜欢我喜欢的生活,至于你们要做什么,跟我没关系。当然这就是说从将来来想一下二十年将来,大家孩子到底是会生活在什么情景下?成为何样人类。今天教育家必须要来考虑,由于不然就做了不少无用功。你越是试图用六七十年代意识影响你的孩子,结果是对孩子没任何好处,由于事实上违背一个社会进步过程。假如根据美国经验来讲,这类孩子们已经不再需要责任,不再需要一个社会认可体系,他们自在的生活。
所以在美国心理学已经改变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学理论,是把自恋和自信作为进步的中心,从小打造我们的自恋爱结,由于只有喜欢自己,在将来社会才是幸福的,无需看其他人如何。大家社会也是一样的,由于物质决定一个人的意识,非常早一个经济学家来中国讲学,谈的是四千美金还是两千美金平均收入,是人类社会文明转变的时刻,目前中国已经达到如此一个物质财富,整体中国人朝哪个方向一个更平和的社会,更和谐的社会,目前中国主张和谐社会,特别是大家的国家的领导人在这方面做的很很多的革新,相信中国二十年将来,会是比美国还和谐,还漂亮的国家。
在这一点我想提醒父母,其实大家都庆幸大家不像大家爸爸妈妈,想象当年大家念书的时候,老一代人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缓的社会,那个时候的人非常缓慢,所以他们看到大家看电影,交朋友,逛公园,他们非常愤怒,但看看这三十年,大家这一代人把中国已进步到一个很让世界尊重的这个地方上,而且大家也没感觉大家医学败在大家的手里。
我说说我爸爸,每次回家的时候空调不开的,音响也不开的,当我回去的时候,父亲会把空调打开,说你们需要,但大家一走这类都是不开的,假如大家这一代人像他们那一代人结果会如何?中国经济进步不起来,所以有的时候,大家的爸爸妈妈使劲把孩子教育的跟自己一样,想想看,那一定是要失败的。所以大家这类爸爸妈妈庆幸大家不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但大家期望大家孩子像自己。
这一点我特别赞同刘丹谈到,大家真的不了解将来哪种孩子更合适将来得生活,但大家感觉一个平和的,一个爱心的,一个可以把玩具拿给其他人玩的,一个可以慢慢等待其他人玩完自己再玩的孩子,这是将来社会需要的孩子,而不是具备攻击性和冒险性的孩子。有时大家培养孩子,要与大家将来和谐的社会来考虑,而不是保留被六七十年代人如此一个角逐和参与方法来试跑。
我过去为五六七年代的人做过一些颠覆,尽管在社会能力上,这一批人把整个中国变的可能在将来一百年将来,大家会评论这一批人,大家会骂他们,社会一定批评他们,像美国在八九十年代时候,对过去财富者的指责是一样的,但同时大家要感激他们,没这三十年生的人,中国没方法得到世界的尊重,我说的是经济和政治、文化的崛起。假如大家不把被大家三十年人所建成的由于饥渴和不安全感为主导,如此的人的心理结构做一个清理,大家会可能传承给大家孩子,由于年代跟奇怪的,目前至少我相信社会学要超越心理结构。目前报纸上常常说80未来的孩子是物质的孩子,说这个话一定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为何?由于你想一想,一个社会一直决定一个人的意识,人是一个社会的人,大家了解大家主张雷锋时候,大家都爱雷锋,大家主张大学生好的时候,每个美女都找大学生,但今天大家社会一直在主张物质,主张成功者,主张富豪,精英分子,八十年代女生就应该是嫁如此的人,但目前这个社会批评他们。但这是社会构成是什么原因,而不是他们是什么原因。假如大家从小教育孩子外面都是坏人,我相信这类孩子不会得到幸福。
其达成在我在想说,目前物理学其实已经主张一个儿童进步的认知进步方向,谈到早期的信息刺激,谈到儿童的不少常识结构,事实上就是娘胎里就在他身体里面,儿童对于一个自然信息的同意是源于生命原,只不过唤醒而已。所以在儿童的本质的遗留里面这类常识并没有,为何孩子学数学非常难是什么原因,由于这类东西在他心里没用,但这类孩子看一些动物比较容易接纳,而且永远不忘,这类信息是他的原初的。
在教婴幼儿教育童方面,认知进步方面,大家目前更倡导刺激,所以刺激就是对孩子自觉产生以神经进步的秩序来产生刺激,在刺激儿童的如此的时候,最好是不需要人类文化的产物,我过世博会唯一感受是中国人太传统了,中国搞了一个庞大人类文化产物在那里摆着,虽然非常耀眼,但你上去你了解中国建筑学至少晚了西方二十年。真的不值得那样去宣扬它,当然我如此说设计师可能不同意,我特别喜欢日本、英国国家设计的,都是把生命存在联系的非常密切的一个建筑思想。这是将来人类的前进。
所以在大家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无需人类文化刺激它,包含大家人类的绘画技术,其实这个东西面对大自然来讲是苍白无力的,两岁以前大家要让这个孩子历程所有信息,由于孩子对颜色和声音分类要比成年人强的多,其实刚刚刘丹说了一个非常不错的话题,教育的结果是让孩子得到极少,赏识的不少,所以在目前大家觉得对孩子IQ刺激主如果信息,充满自然的信息,由于大自然的声响,大自然的色彩,大自然的结构,永远都会比大家人类静态科学丰富多彩的多。这就是维持创意,维持孩子天性理念跟自然的匹配性。
我真的不反对大家让孩子接触不少人类文化,但必须要晚一点,譬如说到三四岁,四五岁将来,在他原始的才能唤醒将来,大家把人类文化放进来这是好的。不是说只不过让他被刺激。当然我今天不想讲对于儿童认知刺激的一些海外的研究和经验,但大家了解过去的教育和对儿童的一个早期开发方法是非常值得重新梳理的。
我相信这一天有人谈到关于右脑的开发,真的就是如此的,由于生命一直把最原始的东西先进步,最后的东西后进步,其实左脑并没太大功能,主要功能人类智慧聪明不是左脑,但对字的理解对整篇文章理解是排不上用场,过度刺激左脑,就是愚蠢的,这在西方社会都发出批评了。
谈到将来社会,我想将来应该是比目前美国还要好的社会,大家让大家孩子变的有爱心,而不是强烈的角逐意识,大伙去过北欧或者北美,在发达国家面,每一个生活活的比较现实,不管中国人如何保持,但有一天还是会进步成日本那样一个社会,无论是什么体制,由于当物质足够的时候,大家会探寻更多幸福感,满足感和精神追求。
既然这样干吗把大家这个年代,大家这三十年来的一些强烈的焦虑,恐慌不安,贪欲强加给孩子。在将来来讲,可能大家心理学也要开始以自在生活为中心来做咨询,他选择自己生活,并且掌握赏析其他人,既可以保持喜欢自己,又能赏析其他人,这是大家教育孩子的从心理上学上讲一个要紧的办法,就是掌握赏析其他人,你可能是不喜欢学习,但没什么,由于这是你选择的生活,在一个自己心理学里面大家强调自我选择。这个社会在多元化社会将来,会给不少人带来美好进步,可能不是成功,而是可以美好的渡过他一生,享受生活的每个点滴,包含活在当下,包含他去爱这个人类,爱其他人,爱这个社会。
大家要意识到,可能大家没能力教会,由于中国翻天覆地改变将来,这类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家要来重新的蹲下来和他们一同成长,学习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去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样大家要对八零后说声抱歉,在五六七三十年代的人,大家真的在大家强烈的贪欲里面,把这个社会瓜分太紧,大家没给八零后孩子留下多大的空间。由于大家活的这批人在拼命的活着,大家梦想拿到手里面不想还给这个社会,所以大家对这类孩子们说抱歉。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伙。